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慈悲、無我、創新 楊威談「人間佛教與田園城市」
2022-06-13
「田園城市」是什麼?他是「花園城市」嗎?而他跟人間佛教思想有何相通之處?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楊威6月12日線上專題講座「人間佛教與田園城市」,分享田園城市理論和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念相通之處,以及結合智慧與科學的方式構築人間淨土。講座由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和佛光山叢林學院共同舉辦,佛館館長如常法師主持,現場與線上450人聆聽。
楊威說:「田園城市最根本的精神和道德基礎,就是慈悲、無我與創新。」而這也是他當選2021年英國皇家規畫學會主席時的致詞。1898年埃本尼斯‧霍華德(Ebenezer Howard)提出田園城市理論,發表《明日:一條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 》,和《明日的田園城市》,其規畫精神「不是基於個人利益,而是服務大眾的文明。」於1903年建設的世界第一座田園城市萊奇沃斯,至今仍在運作中。
楊威指出,田園城市是一個社會經濟模型,特點是土地價值提取、社區自治、長期管理機制。很多人以為田園城市是花園城市、是低密度開發的,但霍華德說的「田園城市」是在城市周圍有大量田野圍繞,這是生產食物的主要空間,是自給自足的社區,可以透過步行抵達目的地,而這樣的模式符合低碳與環保,足以適應當前氣候變遷和疫情的巨大挑戰。
「田園城市和人間佛教的思想一致,都是『以人為本』,但現在的城市並非如此,女性與老人還有人身安全顧慮,」楊威說:「你要在城市生活,還得夠強壯才行,所以『慈悲』應該在城市規畫中。」以佛館的無障礙空間、風雨走廊為例,這些都是慈悲的體現,如此規畫精神應該涵蓋在城市各個角落。到2050年世界將有五分之一是老人,田園城市的型態適合老齡化社會,並有經濟來源可以支應。
楊威借鑒中醫系統理論,創建21世紀田園城市的規畫方法,運用科技應對氣候變化且可持續發展,創造一個讓人、社會、自然和諧共生的平衡的體系。「我從星雲大師的《談淨土法門》中,看到環境、自然、人我之間的和諧,還有心中的安住喜悅,這也是田園城市應達到的目標。」
如常法師表示,星雲大師曾說「凡是有助於幸福人生之增進的教法,都是人間佛教 」,人間佛教和田園城市的終極目標都是達到幸福與安樂。大師2010年提出「環保與心保」,佛光山推動素食、植樹和規畫佛教植物園區,都是在響應低碳生活,「人間佛教的腳步走在社會的前端,在星雲大師帶領下,朝著慈悲、無我與創新的道路前進。」
此次講座有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、傳燈會執行長覺軒法師、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和副院長妙光法師、新加坡佛光山住持妙穆法師,以及幸夫愛兒園創辦人達觀法師,和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南法師偕同師生和多位佛光人參與。
楊威說:「田園城市最根本的精神和道德基礎,就是慈悲、無我與創新。」而這也是他當選2021年英國皇家規畫學會主席時的致詞。1898年埃本尼斯‧霍華德(Ebenezer Howard)提出田園城市理論,發表《明日:一條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 》,和《明日的田園城市》,其規畫精神「不是基於個人利益,而是服務大眾的文明。」於1903年建設的世界第一座田園城市萊奇沃斯,至今仍在運作中。
楊威指出,田園城市是一個社會經濟模型,特點是土地價值提取、社區自治、長期管理機制。很多人以為田園城市是花園城市、是低密度開發的,但霍華德說的「田園城市」是在城市周圍有大量田野圍繞,這是生產食物的主要空間,是自給自足的社區,可以透過步行抵達目的地,而這樣的模式符合低碳與環保,足以適應當前氣候變遷和疫情的巨大挑戰。
「田園城市和人間佛教的思想一致,都是『以人為本』,但現在的城市並非如此,女性與老人還有人身安全顧慮,」楊威說:「你要在城市生活,還得夠強壯才行,所以『慈悲』應該在城市規畫中。」以佛館的無障礙空間、風雨走廊為例,這些都是慈悲的體現,如此規畫精神應該涵蓋在城市各個角落。到2050年世界將有五分之一是老人,田園城市的型態適合老齡化社會,並有經濟來源可以支應。
楊威借鑒中醫系統理論,創建21世紀田園城市的規畫方法,運用科技應對氣候變化且可持續發展,創造一個讓人、社會、自然和諧共生的平衡的體系。「我從星雲大師的《談淨土法門》中,看到環境、自然、人我之間的和諧,還有心中的安住喜悅,這也是田園城市應達到的目標。」
如常法師表示,星雲大師曾說「凡是有助於幸福人生之增進的教法,都是人間佛教 」,人間佛教和田園城市的終極目標都是達到幸福與安樂。大師2010年提出「環保與心保」,佛光山推動素食、植樹和規畫佛教植物園區,都是在響應低碳生活,「人間佛教的腳步走在社會的前端,在星雲大師帶領下,朝著慈悲、無我與創新的道路前進。」
此次講座有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、傳燈會執行長覺軒法師、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和副院長妙光法師、新加坡佛光山住持妙穆法師,以及幸夫愛兒園創辦人達觀法師,和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南法師偕同師生和多位佛光人參與。
最新消息
越南中央佛教執委會 參訪光明大學
2025-10-22倫敦攝政大學走進倫敦佛光山 體驗人間佛教
2025-10-22福國寺專題講座 親子共好七大教養策略
2025-10-22極樂佛光童軍慶重陽 童行陪伴信仰傳承
2025-10-22國光國小生命教育講座 從電玩看正當休閒
2025-10-22台北道場文宣力養成營 開啟弘法影像新視界
2025-10-22大慈佛社偕景仁里、明興里 重陽推蔬食生活
2025-10-22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傳記】 百年佛緣──生活篇.我的鄉土情4-4
2025-10-22〔三好校園〕轉動騎跡啟未來 實驗教育承希望
2025-10-21馬口禪淨中心佛化婚禮 佛光青年締結法緣共修行
2025-10-21
相
關
消
息
與星雲大師再一次靠近 東京論壇回顧星雲大師的智慧與風範 2025-07-23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齊豫與李建復攜手嗨翻全場 2025-06-30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歐麗娟詮釋紅樓繁華大觀園外還有整座人間 2025-06-29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陳怡蓁與陳義芝解說驀然回首的辛棄疾 2025-06-26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王文靜談住在喜馬拉雅山風光 2025-06-25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陳月卿分享如何升級自癒力 2025-06-24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謝震武暢談活出上善若水的人生 2025-06-23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蔣勳聚焦談「祇樹給孤獨園」 2025-06-22